官方
微信
您好!欢迎访问石棉县人民医院官网!

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门诊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122例儿童,分别从儿童性别、年龄、家长文化水平3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男孩同时患有两种疾病比例(62.1%)显著高于女孩(37.9%)(P<0.05)。在2~3岁年龄,儿童同时患有两种疾病的比例高达41.4%(P<0.05)。家长文化水平在高中及以下的儿童同时患有两种疾病的比例高达55.2%(P<0.05)。

结论:儿童同时患两种病与性别有关,2~3岁患病率最高,要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

【关键词】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   佝偻病   缺铁性贫血  血红蛋白

        营养性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研究表明有很多的儿童同时患有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早发现营养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并早治疗是促进儿童健康、改善儿童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对182例门诊体检儿童进行研究,将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9年06月门诊体检的182例儿童,其中男98例,女84例;其中2岁以下42例;2~3岁51例,3~4岁36例,4~5岁31例,5岁及以上22例。平均年龄(2.4)岁。家长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92例,大专47例,本科及以上43例。研究均获得家属或者监护人同意。

方法:

        将例儿童都进行血常规以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等检查。具体如下:①血红蛋白(HB)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采用标准真空管空腹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1mL于EDTA抗凝管中混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B、MCHC及MCV。

诊断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KP)血25-(OH)骨密度(BMD)血钙浓度检测:取研究儿童的末梢血,采用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测定BAKP;采用25(OH)D3酶联免疫试剂盒,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血25-(OH)D3;使用BMD-100型超声波骨质分析仪测定儿童右侧胫骨中段的骨质密度,正常参考值在-1~+1。当T值低于-2时为不正常。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诊断:

缺铁性贫血:

血红蛋白(HB)<110g/L,平均血红蛋白含(MCH)<26g/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g/L。

佝偻病: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KP)>200U/L、血浆25(OH) VitD3浓度<50nmol/L。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

182例研究儿童中,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者98例,无佝偻病者84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组和无佝偻病组中发生缺铁性贫血分别为29例和5例。可见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有一定的联系。不同性别患病情况比较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同时患有两种疾病的29例儿童中男孩占62.1%(18/29),女孩占37.9%(11/29)。说明男孩患病比例比女孩大。不同年龄同时患病比较2~3岁儿童年龄组中,同时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与缺铁性贫血的占比最高达到41.4%,5岁以上儿童年龄组中同时患有两种疾病的占比最小,

6.9%,P均<0.05。说明儿童在2~3岁患病概率最大,应该引起重视。

      见表1不同年龄儿童同时患病情况的对比。

组别             例数          同时患两种疾病        未同时患两种疾病

                                  (N=29)                 (N=153)

2岁以下          42               1034.5)               32 20.9

2-3岁            51               1241.4)                39 25.5

3-4岁            36                413.8)                32 20.9

4-5岁            31                3  (10.3 )                 28 18.3

5岁以上          22                26.9)                 1912.4

 

家长不同文化程度对患儿同时患病比较同时患两种病的儿童中,家长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占55.2%,大专占27.4%,本科及以上占17.4%。说明家长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患病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见表2。

2家长不同文化程度对同时患两种疾病的影响

组别              同时患两种疾病  (N=29)           未同时患两种疾病(N=153)

高中及以下组              16 55.2)                           7649.7

大专组                     8  27.4)                          39 25.5

本科及以上组               5  17.4)                          38 24.8

 

讨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常见的营养性疾病。若儿童缺乏维生素D,或者维生素D合成不足,引起钙代谢失常,造成肠道对钙、磷的吸收显著下降,出现低血钙情况,降低体内细胞外液中钙磷浓度,导致无法破坏骨质的正常钙化,骨钙化不足、成骨细胞活跃、水平上升。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多见于3个月~2岁的婴幼儿,该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机体钙磷代谢紊乱,引起骨骼钙化不良,骨骺骨样组织堆积,由于血中钙浓度下降,继发性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从而使骨钙游离入血,造骨质脱钙,导致骨质软化、骨骼畸形等

本研究显示,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有29例,占15.9%。两种疾病常常伴随发生。可能由于儿童营养缺失导致缺铁,进一步导致胃肠功能吸收不良,导致血清中钙浓度下降,出现佝偻病。

     有研究表示两种疾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导致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在不同性别上,同时患有两种疾病的儿童中,男孩占57.6%,女孩占42.4%,说明男孩患病比例比女孩显著要大(P<0.05),这与相关研究一致。在不同年龄上,2~3岁儿童同时患两种疾病的比例为41.4%,与相关研究差别不大。由于这个年龄的儿童正由母乳喂养过度到食物喂养,身体需要大量的营养,保证机体的生长发育。此时的儿童还没有完全习惯食物喂养,存在挑食,偏食,再加上不合理的营养搭配更进一步的导致缺铁。由于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食物或者从阳光中获取,年龄较小者接受阳光的照射不足,使得维生素D合成减少,诱发佝偻病的发生。在家长文化程度上,高中及以下学历家长,儿童同时患有两种疾病的比率为55.2%。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例较少(17.4%)这是由于家长文化程度不够,导致对疾病的认识及营养的补充认识不到位,没有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进行补充维生素D,简单的一日三餐,保证儿童不饿,导致维生素D和铁的摄取不足,导致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为了保证儿童健康成长,了解维生素D和铁的产生方式以及获取途径能,及时补充维生素D,是防止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儿童的年龄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有关,其中2~3岁年发病率最高,家长的文化程度对疾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应加强对疾病的宣传教育,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Copyright@ 2010 版权所有:石棉县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地址:雅安市石棉县人民路11号 备案号:蜀ICP备15015103号-1
技术支持:五佳网络
  • 关注微信
  •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