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
微信
您好!欢迎访问石棉县人民医院官网!

颅脑损伤伴躁动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安全管理

神经外科   丁志琴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87例颅脑损伤伴躁动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安全管理方法的探讨,认为根据患者病情,精准把握约束指征,合理选用约束部位、约束用具、约束方法、严格床旁交接班,严密观察病情、动态评估约束效果及安全隐患,可有效避免因约束不良导致的各种意外伤害,降低非计划拔管率,确保患者安全。

【关键词】颅脑损伤;躁动;保护性约束;安全管理

颅脑损伤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神经外科疾病,临床研究表明约有50%的颅脑损伤患者可出现躁动的症状,患者一旦发生躁动极易发生管道无效引流、管道脱落、误拔管、甚至发生自伤、自残或坠床等不良事件的高度风险1],同时会严重妨碍治疗护理的正常进行,给护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为了保证病人安全,保障治疗护理顺利进行,通常会遵医嘱采用不同的约束用具对患者实施不同范围的身体约束,限制患者身体活动自由,虽然保护性约束是一种用于保护患者安全、防止意外事件的辅助性医疗护理措施2]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过度身体约束或不恰当的身体约束如约束用具、约束方法选择不当、患者躁动用力牵扯,巡视不及时等诸多原因,极易导致约束部位皮肤青紫、破溃、皮下瘀斑、关节脱位、约束肢体坏死等身体伤害甚至发生坠床或约束无效发生意外拔管、管道脱落及自伤等不良事件,因此根据患者病情精准把握约束指征,合理选用约束部位、约束用具、约束方法,动态评估患者存在安全隐患,严密观察病情,严格床旁交接班,可有效避免因约束不良导致的各种意外伤害,降低非计划拔管率,我科于2019年1月—202012月对87例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约束效果良好,现将约束安全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约束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87例,男58例,女29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94岁,平均年龄约60岁;约束时长最短为2小时,最长为90日,平均时长为7.8日,累计约束时长627日,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率为3.15%,86例患者无意外伤害发生,仅1例患者发生管道脱落。

1.2 上肢约束法 患者肢体自然摆放于功能位,将患者双手放入多功能约束手套内,腕关节处给予脱脂纱布垫衬垫,中指放入尼龙约束环内防止手掌翻转,防抓板放在手掌面,防止手指抓脱管道及自伤,手套前端露出一手指放置指脉氧探头,拉紧手套前端拉链,调整手套手腕处的松紧粘紧扣,将手套开口处的尼龙约束带以活结的形式将患者上肢约束于床缘,确保上肢有一定的活动度。

1.3下肢约束法 患者下肢自然摆放于功能位,踝关节处给予毛巾或脱脂纱布衬垫后再使用四肢约束带给予固定,约束带松紧适宜,以能放入一手指,确保双下肢有一定活动度为宜。

2 安全管理体会

2.1 患者的评估  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前,必须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估,首先要准确评估患者意识状态,是否存在意识障碍,有无烦躁不安及躁动的程度,是否留置管道,是否存在自伤及管道脱落的安全隐患,治疗护理能否顺利进行,根据患者评估情况选择是否进行约束,或给予双上肢约束、四肢约束,再根据患者约束部位选择相应的约束用具,如多功能约束手套或四肢约束带等约束用具。

2.2 家属的评估  评估家属的文化程度及家属对患者安全管理的依从性和重视程度,根据评估结果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及形式,提高患者家属对患者安全管理的依从性和重视程度。

2.3 患者约束过程中,责任护士及各班护士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动态评估,评估患者意识障碍是否减轻或加重,躁动是否减轻或消失,判断是否继续约束或减小约束范围;动态评估患者家属对患者安全管理的能力及依从性,必要时强化约束安全管理知识宣教,提高家属安全管理依从性,勤巡视,确保患者安全。

2.4 实施保护性约束前的沟通与告知

2.4.1 实施保护性约束前与家属的沟通与告知  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估后,若患者需要实施保护性约束,约束前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讲解实施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讲解双上肢或四肢保护性约束的具体方法,讲解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注意事项及实施约束后患者躁动有可能造成局部皮肤损伤、关节脱位或骨折及其他不可预见或无法防范的不良后果,取得家属同意后并邀请家属签订保护性约束知情告知同意书。

2.4.2 与主管医生的沟通  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同意为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后,向主管医生沟通汇报患者病情及进行约束的必要性、重要性及约束部位,医生下达保护性约束的医嘱,方可遵医嘱为患者实施相应部位的保护性约束。

2.5 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后的观察与护理

2.5.1 记录约束的原因、时间及约束部位,应加强巡视,每班严格床旁交接班,每2小时记录约束部位皮肤情况及约束肢体末梢血循环。

2.5.2 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应专人守护,严密观察约束带松紧是否适宜,衬垫是否在位,患者必须加用床档,防止过度躁动发生坠床意外。

2.5.3 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常规每2小时放松约束肢体,协助患者更换卧位、活动约束肢体,认真观察约束部位皮肤是否完好,观察约束肢体末端血液循环是否良好。

2.5.4 实施保护性约束患者,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患者躁动的程度;注意观察呼吸频率、深浅,有无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在位;观察约束肢体输液通道是否通畅,输液部位有无渗漏,输液滴速是否适宜。

2.5.5 注意观察肢体活动情况,在保障患者安全的情况下,允许肢体有一定的活动度,但同时也应严密观察评估约束效果,确保治疗护理顺利进行,防止发生管道脱落等意外事件。

2.5.6 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患者,责任护士要随时对患者意识状况及病情进行评估并与主管医生商讨是否解除保护性约束,如果患者清醒合作,躁动缓解,应及时减少约束范围或为患者解除约束。

3 结果

2019-2020年我科对87例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累计约束时长627日,病区留置管道人数为116人,管道留置总日数为1383日;仅有1例约束患者因约束无效发生了管道脱落,86例保护性约束患者住院期间无意外伤害发生,患者及家属对我科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小结

颅脑损伤伴躁动患者住院期间,为了保障患者安全,确保治疗护理顺利进行,需对患者实施规范化保护性约束,约束前需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估及医护患有效沟通,精准把握约束指征和约束部位,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用约束方法、约束用具、约束期间严密观察病情,严格床旁交接班,动态评估肢体约束效果、约束必要性及安全隐患,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可确保约束患者安全,降低非计划拔管率。

 参考文献

[1]景孟娟 闫凡等 我国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管理现状分析 护士进修杂志 2020:35(15)          

[2]杨伟伟 我国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管理现状分析 护理研究2019:17(13)

 

1例普通型新肺炎患者护理体会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刘英

摘要】目的 探讨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1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各种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普通型;新冠肺炎;护理体会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基因特征与 SARSr-CoV 和 MERSr-CoV 有明显区别。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 分钟、 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 效灭活毒。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潜伏期为 1-14 天,多为 3-7 天;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 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其他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人群普遍易感。2020年我科收治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1例,经过精心治疗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基本资料

 患者刘XX,女,35岁;因体检发现肺部异常1+小时于2020年6月14日17:49门诊入院,6月15日确诊新冠肺炎转入先锋传染病区,神清,精神欠佳,诉咽痒,偶有干咳,伴低热,T 37.4℃,P 103次/分,R 20次/分,BP  124/68mmHg,SpO2 95%,辅助检查:咽拭子、鼻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020-06-14 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 3.22×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 0.71×10^9/L、血小板计数 119×10^9/L。门诊胸部CT:左肺上叶尖后段、右肺上叶后段、下叶外侧基底段炎变可能大,请结合临床、相关检查除外特殊感染。处置单间隔离,抗感染、抗病毒、中药辅助治疗,行特殊疾病护理、心理护理等。

2 护理要点

2.1 休息  避免过度劳累,根据患者病情可适当活动,以病人不感到劳累为原则。急性期以休息为主,好转后辅以呼吸操等。

2.2 饮食多样化

2.2.1 多食含优质蛋白的食物。蛋白质是决定我们身体免疫力高低的物质基础。在日常的饮食中,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精瘦肉、奶制品、豆制品、鸡蛋等,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免受外来病原的侵袭。

2.2.2 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 动物肝脏、鸡蛋黄、鱼肝油、奶油等维生素A含量较高的食物。维生素C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抑制病毒合成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多吃番茄、菜花、猕猴桃、苹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蔬菜。

2.2.3 多食吃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多进食富含硒的食物,如大麦、鱼虾、动物肾脏、海藻、糙米等食物。微量元素锌、微量元素铁一般在海产品、动物内脏及瘦肉、豆制品中锌的含量较高;动物的肝脏、肾脏及牛奶、瘦肉中铁的含量高,可适当食用。

2.2.4 注意多喝水,以利于将口腔及呼吸道内病原微生物排出体外。  

2.3 加强病情观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闷、气紧、有无腹泻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2.4 遵医嘱用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可随意停用或增减药物。如使用克力芝时应注意肝功能监测,使用硫酸羟氯喹片时,应同时进餐或饮用牛奶,如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循环系统表现应遵医嘱停药。

2.5 心理护理

2.5.1 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病死率较高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为病人积极治疗的同时,通过了解病史、与患者交谈,我们观察到患者极为恐惧、焦虑,担忧疾病加重、生命安危;既怕将疾病传染给亲朋,又怕亲朋疏远。根据病人的心理需要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稳定病人情绪,适时向患者简要讲明治疗、护理、饮食方面的安排。以达到消除顾虑,鼓励其对治疗的信心。因患者常有恐惧、焦虑、沮丧的心理反应,家属和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支持,尽量陪护患者,如不能陪护时,可通过微信视频,电话沟通,短信聊天等增加患者安全感和治疗信心。

2.5.2 在向患者作相关解释时不宜将病情扩大,以避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向患者说明传染病隔离的目的和意义,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以达到保持健康的心态,提高免疫力的目的,为以后的治疗护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2.5.3 护理人员要注意与病人交流的技巧,根据病人的性格、爱好等选择不同的交流方法,对性格开朗、健谈的病人,护理人员要认真倾听患者讲话,以获取重要资料;对沉默寡言的病人,由于其表达能力差,可采用开放式交流,进行引导或询问;对呼吸困难的患者,可使用非语言性交流,采用目光、手势等方式传送信息,同时理解体谅患者的痛苦。在治疗的空余时间多陪伴患者,为咳嗽的病人拍背,鼓励其咳嗽排痰,避免一切刺激患者情绪的言行,做好精神安慰。嘱病人调整心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早日康复出院。  

2.5.4 出隔离区后担心受到歧视,担心疾病对家庭、工作、前途带来不利影响。患者存在这些心理反应时,我们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主动与患者接近,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感,充分调动患者的乐观心理积极性。

3 讨论

  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护理人员应提供全面细致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皮肤护理、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本例患者经全科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与护理,无继发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

Copyright@ 2010 版权所有:石棉县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地址:雅安市石棉县人民路11号 备案号:蜀ICP备15015103号-1
技术支持:五佳网络
  • 关注微信
  •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