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
微信
您好!欢迎访问石棉县人民医院官网!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血液滞缓、静脉壁的损伤和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本文对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经超声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并进行分析,讨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断依据。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经我院彩色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8例,男35例,女13例。

1.2方法

采用我院PHILP HD15、GE LOGICQ E9 、GE LOGICQ E8,使用5-7MHZ线阵探头,肢体粗大者位置深在的静脉(如股浅静脉远心端)需使用3.5MHZ的凸阵探头,浅表静脉可使用10MHZ以上探头。被检者取仰卧位,身体微侧向检查侧,膝关节弯曲,被检查下肢大腿外展外旋。在腹股沟处先横切显示股总动静脉(静脉在内、动脉在外)确认股总静脉后转为纵切显示股总静脉,并可见其前侧与大隐静脉相连,然后向下对股浅静脉及股深静脉进行检查。患者在取仰卧位或俯卧位,使膝关节屈曲探查腘静脉。

观察静脉变异、内膜、管腔内回声情况和内径变化,静脉血流充盈及反流情况、静脉压迫试验及瓣膜情况。

1.3结果

48例下肢深静脉,35例为急性血栓期,患者患侧深静脉管腔较对侧明显增宽,内部回声呈低回声,管腔不能被压瘪,血栓段静脉内完全无血流信号或探及少量血流信号;12例为慢性血栓,静脉内径比正常小,内壁毛糙、增厚,血栓变为中强声甚至强回声,边界不规则,部分病程长的血栓机化后变现类似动脉粥样的斑块回声,部分血流再通者,静脉腔内可见部分血流信号,完全在通者,静脉内基本充满血流信号,部分深静脉瓣膜增厚、扭曲,活动僵硬或固定,部分血栓的静脉周围可见侧枝血管。

1例男性由于仪器调节不当、图像质量差误诊为下肢急性血栓。双下肢急性血栓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双下肢慢性血栓12例,男性8例,女性4例,准确率达98%。

2. 讨论

2.1引起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

1)静脉血流迟缓 常见于外科手术后长期卧床休息、下肢石膏固定的患者。(2)静脉损伤 化学药物、机械性或感染性损伤导致静脉壁破坏。(3)血液高凝状态 各种大型手术、严重脱水、严重感染及晚期肿瘤等增强血液的凝固性,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

2.2下肢深静脉血栓分期

分为急性血栓、亚急性血栓和慢性血栓:(1)急性期血栓指两周以内的血栓,血栓形成后几小时到几天内表现为无回声,1周后回声逐渐增强呈低回声,边界平整,管腔扩张明显不能被压瘪,血栓可自由飘动或随肢体挤压而飘动,血栓段静脉内完全无血流信号或探及少量血流信号,血栓使静脉完全闭塞时,血栓近端静脉血流信号增强消失或减弱,而血栓远端静脉频谱变为连续性,失去期向性及乏氏动作反应减弱甚至消失。(2)亚急性期血栓,指数周后的血栓:血栓回声较急性期阶段增强,血栓逐渐溶解和收缩,导致血栓变小且固定,静脉管径也随之变为正常大小。血栓处静脉管腔不能被压瘪,由于血栓的再通,静脉腔内血流信号逐渐增多。(3)慢性血栓指数月至数年的血栓,血栓变为中强回声甚至强回声,边界不规则,病程很长的血栓机化后可表现类似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回声。血栓机化导致血栓与静脉壁混为一体,部分可能由于静脉结构紊乱而无法超声辨认。静脉管壁内径比正常小,内壁毛糙、增厚。静脉血栓再通程度不同,血流信号的充盈程度不一,部分再通者,静脉腔内可见部分血流信号,完全再通者,静脉腔内基本充满血流信号。瓣膜增厚、扭曲、活动僵硬或者固定;继发瓣膜功能不全。血栓的静脉周围可见侧枝血管。

2.3鉴别诊断

1)正常四肢静脉,由于仪器调节不当,图像质量差,及探头加压静脉压瘪效果不好以及缺乏自发性血流信号等原因(2)与外压性静脉狭窄鉴别诊断(3)与静脉血流缓慢鉴别诊断(4)四肢静脉血栓与四肢淋巴水肿鉴别诊断(5)四肢静脉血栓与动脉血栓的鉴别诊断。

总之,彩色多普勒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中,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的优势。且准确性较高,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Copyright@ 2010 版权所有:石棉县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地址:雅安市石棉县人民路11号 备案号:蜀ICP备15015103号-1
技术支持:五佳网络
  • 关注微信
  • 支付宝二维码